【信息時間:2024-11-12 閱讀次數: 】
廉不沽名品益高
唐代柳玭出身名門、家世不凡,官至兵部尚書、地位顯赫,但他為官始終清廉不染,嚴守公私界限,就連家人采摘官署樹上的果實,柳玭都要稱好重量,按市場價格把錢上交官府。他在家訓中以“直不近禍,廉不沽名”教誨族中子弟,強調為人正直就不會接近禍事,清正廉潔就不會利用手段謀取虛名。古人這種“廉不沽名”的為官境界,今天仍然具有借鑒啟示意義。
“居官以正己為先,不獨當戒利,亦當遠名?!睘楣購恼紫纫龅綕嵣碜院?,為人正派,不但應當戒除私利,而且要遠離虛名。古往今來,凡是真正為官清廉者,他們不僅在“利”上不貪不占,而且在“名”上亦無欲無求。做不到這一點,就是心有雜念,清廉不夠徹底。據《晉書》記載,胡質、胡威父子為官皆以清廉出名,人們稱贊他們是“父子清官”。一次,有人問胡威:“卿孰與父清?”胡威回答:“臣父清恐人知,臣清恐人不知,是臣不及遠也?!焙幕卮鹗侵t遜的表現,更是內心寧靜淡泊,不刻意追求清廉之名的為官之道的彰顯。
“真廉無廉名,立名者正所以為貪?!睙o數事實證明,真正為官清廉者,大都不慕虛榮、不務虛功、不圖虛名,反倒是一些總是以清廉自我標榜者,最終往往走向反面。“名心盛者必作偽。”據近代史學家任恒俊所著的《神奇的腐朽——晚清吏治面面觀》記載,清末慶親王奕劻貪得無厭、無所不取,但為了欺世盜名、混淆視聽,就在“沽名”上絞盡腦汁,不僅把書房命名為“澹如齋”,自稱“澹如齋主人”,還假惺惺地說:“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,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遺百姓,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,留有余不盡之書以遺子孫”,并將府中不太值錢的玉器、瓷器、字畫等,交給拍賣行變賣,以示“寒酸”。但假的真不了,遲早終會暴露?,F實中,“奕劻”之流“人前裝清廉,人后行貪腐”,無論是“穿著樸素”,還是“省吃儉用”,都是為了借“君子固窮”的假象掩蓋其貪腐真相。對這種“飾偽以邀譽”,古人早有忠告:“以廉沽名者貪,以潔沽名者污。忠信廉潔,立身之本,非釣名之具也。”
“廉不沽名品益高?!敝袊伯a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,為的是大公、守的是大義、求的是大我,在清正廉潔上有著更高境界和崇高追求。真正的功名從來都不是爭來的、想來的,而是水到渠成的實至名歸。《資治通鑒》上說:“逃名而名我隨,避名而名我追?!币馑际?,一個人做出了業(yè)績,即使不圖名譽、避談名譽,也會有名譽緊隨其后。當年隱姓埋名的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們,堅守孤島32年無怨無悔的王繼才,深藏功名60余載的老英雄張富清,現在被無數人敬重和仰慕。當初他們何曾想過個人的功名榮譽?又何曾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言說炫耀?他們的事跡在人們知曉之前,是行千萬之實卻無絲毫之名。他們最終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,就在于他們堅守了“實”字當頭、“干”字為先,不為名所縛、不為物所累、不為利所驅,清正廉潔、一心為民,在不懈奮斗中創(chuàng)造了不平凡業(yè)績。
黨員干部涵養(yǎng)“廉不沽名品益高”的境界,最根本的是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明大德、守公德、嚴私德,看淡個人得失,看開功名利祿,淡泊明志,正確對待個人的名譽、地位、利益,自覺打掉心里的小算盤,始終把心思精力用在為黨和人民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上,努力成為“一個高尚的人,一個純粹的人,一個有道德的人,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,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
來源:學習強國網